今天是2025年8月18日,农历闰六月二十五。夏气尚存,暑意未消,天光正长,蝉声在槐树间揉着午后的热浪。这一天,在老辈眼中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,可不是普通的农历日——两位神祇同诞:掌雷威、守雷斋的辛元帅;以及茅山派的开山三茅真君。
同样的一天,在千里之外的云南六街镇,还有热闹得很的“背晌午”民俗:成群结队的人上山野炊、唱歌、喝包谷酒、跳舞直到篝火夜。一个日子,能有“动”有“静”两种模样,这在中国民俗里其实很常见。因为人这一生,既要有田间篝火的欢,也要有心底香火的敬。
眼下,我们就把这一天的来历、讲究、菜香、禁忌,一件件捋开来说,像炉边烤红薯那样——翻一面,说一段,香气正好,热度刚好。
展开剩余80%辛元帅与三茅真君的传说
辛元帅,原名辛兴,字震宇,雍州人,年少家贫,打柴养母。传说中的转折,发生在雷神山——他在山中误捕了化形为鸡的雷神,并与母亲因吃雷鸡而引发天雷震怒。母被雷震,死后背生金字,辛兴方知犯下大忌。悲痛中,他又击打剩下的雷鸡,得雷神相赦并赐火丹十二粒,自此化为雷公,脚踏五雷鼓,上天受封为“雷霆三十三天大都督青帝天君”,掌雷部生杀、惩恶扬善。
于是便有了农历六月二十五辛元帅的诞辰,江南人称“雷斋日”,这天守“辛斋”——茹素持敬,求雷神庇佑平安。
三茅真君的故事则温润许多。大茅茅盈,中茅茅固,小茅茅衷,兄弟三人皆心怀济世之志。茅盈得西王母之授,修道于恒山,后归乡孝养父母数十年;弟弟们则弃官修行,与兄同隐茅山。三兄弟采药炼丹,救治疫病,声名远播。人们感恩,在山巅立庙奉祀,从宋太宗时被封“真应”“妙应”“神应”三真君,合称“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”。
一个雷烈刚猛,一个温润济世,同日诞辰,凑成了今日既宜静心守戒、又宜祈丰收安泰的格局。
“三要吃”的应景素食
六月二十五守辛斋,茹素为敬。老一辈讲究“不荤一日,心平一年”。在不少地方,这天要吃三样素菜以取吉意:
第一要吃素面为取长长久久、平顺安宁之意。一碗手擀素面,浇上葱油或香椿酱,清香扑鼻。家常做法:面粉加水揉成团,醒十分钟后擀薄,切成面条;烧开水煮熟,捞出淋上热油泼葱花即可。
第二要吃豆腐豆腐洁白滑嫩,象征心地清白、不染尘埃。家常做法:嫩豆腐切方块,撒姜末,蒸热后淋酱油香油,简单干净。
第三要吃时蔬什锦取“五行调和”之义,家中有啥新鲜蔬菜就炒啥——胡萝卜丝、木耳、豆角段、玉米粒,不讲究昂贵,但求颜色齐全,寓意五福临门。做法:热锅凉油,先爆香葱姜,依次下蔬菜快速翻炒,加少许盐出锅。
这样的三样素食,不求大鱼大肉的满足,只要餐桌上有它们,便算应了节日的心意。
“二不做”的老理儿
老辈人这天还有两件事是不做的:
不争吵辛元帅掌雷威,六月二十五是他神威显赫的日子。人若口出恶言、心生戾气,被看作会“触怒天威”。所以,这天若遇矛盾,不妨忍让一步。
不急躁冒险无论是农事、经商还是出门远行,这天都忌急于求成。古人说雷厉虽快,但也择机而动;急行冒失,是对天规的不敬。哪怕在云南六街“背晌午”的热闹人群里,也有人记得夜里篝火虽旺,还是走路稳当、不越界。
这些看似迷信的老话,细想其实有生活道理:不争不抢,慢中见稳,对谁都没坏处。
昆明六街的“背晌午”热闹景
再说动的一头——云南晋宁六街的“背晌午”。早上人们扛着锅碗、食材上石门坎水库的山坡,支炉升火,煮饭炒菜,喝自家的包谷酒。饭香和笑声在山风里搅成一片,三三两两唱歌的、对山吹口哨的,孩童们光脚跑来跑去,连山花都开得更亮了些。
入夜,火把点燃,木桩篝火冲天拨亮夜空,烟火在山顶绽开——这是一年一次的热烈问候,对生活,对朋友,对来年的丰收。对他们来说,这也是祈福的方式,只是比雷斋多了喧闹和狂欢。
辛元帅的雷厉风行,提醒我们敬畏与自守;三茅真君的济世温情,教会我们宁静和关怀。六月二十五这天,不管你是在云南山坡的篝火旁,还是在小院茅檐下,一碗素面、一块豆腐,都有相同的心意——敬天、敬人、敬生活。
“有些日子,是提醒我们慢下来炒股加杠杆是怎么操作的,把心归位的。”“人敬天一天,天佑人一年。”
发布于:安徽省